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紅石榴之家讓各族居民籽籽相抱、親如一家——“咱的社區,咱的家!”
2024-06-13 標簽: 來源:延邊日報
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以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而聞名全國,是首批吉林省城市社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筑基工程示范試點、首批延邊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和全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
聽說丹英社區各族居民又多了一個好去處。啥地方?好在哪?5月31日,記者心生好奇,前往一探究竟。
進入丹英社區,經過一段干凈整潔的上坡路,道路兩側長長的、絢麗多彩的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彩繪墻瞬間將人拉入了團結互助、相親相愛的濃厚氛圍。不遠處,一棟明艷的飛檐翹角建筑躍然眼前,一顆碩大的“紅石榴”一分為二,牢牢地懸掛在門口上方正中央,一半顆顆紅心、籽籽相抱,一半飽滿圓潤、紅艷似火,在雨水的沖刷下,顯得格外光彩奪目。兩側漢、朝雙語紅體大字告訴人們,這里就是丹英社區各族群眾的新晉“據點”——“紅石榴之家”。
“歡迎到紅石榴之家來參觀,快請進!”講解員、丹英社區社工崗于潼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說,在州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提出,“要提升推廣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經驗,在全州打造100個‘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區”以后,丹英社區在州、市相關部門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具體指導下,歷時2個月精心設計和打造了丹英社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將原來的“蒲公英之家”升級改造為“紅石榴之家”,并將其作為研學中心的主陣地。
“紅石榴之家”于5月8日揭牌,共分上下兩層。一層為學習區,包含“我的國”“我的家”“我的社區”三個部分;二層為互動體驗區,整體通過展館、多媒體展示區、互動體驗區等功能模塊,為來訪各族群眾提供實地觀摩、現場講解、互動實踐全景式研學體驗,既展示省、州、市的概況、地域民族特色和民族團結進步成果,也從各族居民群眾實際需求出發,提供休閑娛樂、關愛“一老一小”等暖心服務,引導各族群眾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采訪當日,陰雨連綿,往常人來人往的“紅石榴之家”難得安靜下來。“奶奶,奶奶,快過來,這里有個大‘石榴’,咱去看看這是啥地方?”記者正在于潼的引導下看得津津有味,就聽到一陣稚嫩的話語和腳步聲傳來。循聲望去,一個約五六歲的小男孩正拽著奶奶的手走進來,滿眼的興奮與好奇。
“你好呀,小朋友,這里是咱們社區居民的一個新家,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呢!”于潼見狀,立即從剛剛專業的解說員狀態“切換”為鄰家大姐姐角色,快步上前迎接祖孫倆,然后一一向其耐心講解各個區域的內容和功能。在二樓的關心下一代手作空間,一幅幅精美的兒童畫讓小男孩和奶奶目不暇接、興趣大增。得知這里幾乎每天都有社區“代理親人”、退役軍人、“五老”隊伍、愛心志愿者、大學生等各類群體前來,按照制定的課程表,教社區小朋友們唱歌、下棋、畫畫、做手工,小男孩激動不已,當即讓奶奶預約了時間。
“給你看看,‘紅石榴之家’現在有多‘紅’。”于潼拿出“紅石榴之家”活動登記預約記錄本,記者看到“紅石榴之家”自掛牌開放之日起,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已接待各級各部門參觀等各類活動57場,轄區各族居民也在社區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會和21支文藝團體的組織和帶動下,隔三岔五前來唱歌跳舞話家常,“紅石榴之家”樹立起全州建設互嵌式社區的丹英“新樣板”,成為了各族居民心向往之、相親相近的另一個家。
“走出家門,才能打開心門,‘紅石榴之家’作為一個新的平臺,一定會讓各族居民更加緊密地抱在一起。”丹英社區黨委書記王淑清說,丹英社區始終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十分注重培育睦鄰文化,自2006年起舉辦“鄰居節”以來,通過廣泛開展“百家宴”“花甲禮”“趣味運動會”等富有民族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打造了其樂融融、熱鬧非凡的“鄰里嘉年華”。為了迎接端午節,丹英社區早早籌備起新的活動,依托紅石榴之家,組織駐街單位、部隊和各族群眾,開展“粽葉飄香迎端午石榴花開情更濃”主題活動,讓各族群眾在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中,交融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葛威 文/圖)

聽說丹英社區各族居民又多了一個好去處。啥地方?好在哪?5月31日,記者心生好奇,前往一探究竟。

進入丹英社區,經過一段干凈整潔的上坡路,道路兩側長長的、絢麗多彩的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彩繪墻瞬間將人拉入了團結互助、相親相愛的濃厚氛圍。不遠處,一棟明艷的飛檐翹角建筑躍然眼前,一顆碩大的“紅石榴”一分為二,牢牢地懸掛在門口上方正中央,一半顆顆紅心、籽籽相抱,一半飽滿圓潤、紅艷似火,在雨水的沖刷下,顯得格外光彩奪目。兩側漢、朝雙語紅體大字告訴人們,這里就是丹英社區各族群眾的新晉“據點”——“紅石榴之家”。
“紅石榴之家”于5月8日揭牌,共分上下兩層。一層為學習區,包含“我的國”“我的家”“我的社區”三個部分;二層為互動體驗區,整體通過展館、多媒體展示區、互動體驗區等功能模塊,為來訪各族群眾提供實地觀摩、現場講解、互動實踐全景式研學體驗,既展示省、州、市的概況、地域民族特色和民族團結進步成果,也從各族居民群眾實際需求出發,提供休閑娛樂、關愛“一老一小”等暖心服務,引導各族群眾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采訪當日,陰雨連綿,往常人來人往的“紅石榴之家”難得安靜下來。“奶奶,奶奶,快過來,這里有個大‘石榴’,咱去看看這是啥地方?”記者正在于潼的引導下看得津津有味,就聽到一陣稚嫩的話語和腳步聲傳來。循聲望去,一個約五六歲的小男孩正拽著奶奶的手走進來,滿眼的興奮與好奇。

“你好呀,小朋友,這里是咱們社區居民的一個新家,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呢!”于潼見狀,立即從剛剛專業的解說員狀態“切換”為鄰家大姐姐角色,快步上前迎接祖孫倆,然后一一向其耐心講解各個區域的內容和功能。在二樓的關心下一代手作空間,一幅幅精美的兒童畫讓小男孩和奶奶目不暇接、興趣大增。得知這里幾乎每天都有社區“代理親人”、退役軍人、“五老”隊伍、愛心志愿者、大學生等各類群體前來,按照制定的課程表,教社區小朋友們唱歌、下棋、畫畫、做手工,小男孩激動不已,當即讓奶奶預約了時間。
“走出家門,才能打開心門,‘紅石榴之家’作為一個新的平臺,一定會讓各族居民更加緊密地抱在一起。”丹英社區黨委書記王淑清說,丹英社區始終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十分注重培育睦鄰文化,自2006年起舉辦“鄰居節”以來,通過廣泛開展“百家宴”“花甲禮”“趣味運動會”等富有民族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打造了其樂融融、熱鬧非凡的“鄰里嘉年華”。為了迎接端午節,丹英社區早早籌備起新的活動,依托紅石榴之家,組織駐街單位、部隊和各族群眾,開展“粽葉飄香迎端午石榴花開情更濃”主題活動,讓各族群眾在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中,交融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葛威 文/圖)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